举个例子吧,这是我昨天和我的外国朋友练习口语时,他说出来,我能听懂的:这是一个比较xx的问题,通常会带来更多xxxx的xxx情况,比如,你可以能会遇到xxxx,可能会xxxx。同时,由于这一方面的xxxxxx,可能你会需要xxxxxxx,来改变这个xxxxx。总之,感受会是xxxxx,所以,当你讲好英语时便可以xxxxx。
......
本人已卒,有事烧纸。
问我英语不好是什么体验??还有什么体验啊!
不就是听着英文歌感觉非常好听,一看歌词,艾玛是首小黄歌。
和朋友对话的时候完全懵逼,还要装作对,你说的对。
经历以上我的内心就是,
是不是还要听段子,好的我再讲一个。
记得你们的初、高中听力吗?
“你好,康康!”
“Hi,玛丽!”
“你戅盄戅嚌戅吁?”
“对啊,但我攣灓朤,那么鼋篪盄覙,所以蝡嚌僌儵鷞鸘?”
在此之前我一直固执的认为,我是一个中国人,英语不好又有什么关系,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把我幼小的心理防线击溃了。现在想想还是很难过,因为我迷上了一个鲜肉爱豆,可是他不是中国人,我看他的微博还需要翻译,回复,顿时泪流满面。然后是更难过的,大老远去看了他的签售会,在他面前激动的说了一句,Hi,I.....I love you so much,嗯....他很礼貌的回答我: thank you ,thank you??这不是我想要的回答!!可是我又无可奈何。
其实吧,这也没有特别可怕,最让人窒息的是英语不好还去留学了。
去留学后的生活就是...当,我主动走向死亡ing。
上面我说的那些都还可以忍受,那么去了国外之后的生活可真是,杯具啊。
刚刚到国外的日子,周围的国际友人都非常热情啊,于是我也跟着很开心。直到有一天 —— 我惊恐的发现 卧槽怎么每个人都长的差不多,卧槽他们叫啥?!这特么之后见面怎!么!办!,好在中国人脸上总是挂着神秘的微笑。帮助我撑过一个又一个场子。
你以为微笑会一直管用吗?不是的,开始上课时你才会发现,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······ 老师你在说什么?我是谁,我在哪里,我现在要做什么?但是你身边的同学却一个个都很激动的在讨论,然而我没办法和他们一起讨论就算了,对没错,我连你们在讲什么都不知道啊喂。我的灵魂就像死了一样 。
经历了这些噩梦之后,我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。大部分的时候,还没等找到解决方法,就被环境推着走了,英语也是中国样子的。第一点就是环境,这可是咱们开挂的第一步
首先你要创造一个环境,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国外留学那最好,如果没有就建议你报一个成人口语培训班,首推英朴英语,因为我本来就打算去那边上课,可惜出国着急,就没有过去了,但是我也有上过几节课程,感觉是非常不错,有需求的可以去看看。咱们回到话题上来,有了环境之后呢,要像海绵一样去吸收,认真反复听你能听到的一切英语,一开始会完全听不懂,但是时间久了慢慢的就能听懂了。
然后是节奏,但是节奏依托环境。
等别人问你,你回答时需要各种思考,那你就输了。节奏的重点是,让你没有时间思考,脱口而出,这其实是基于环境量变后的质变,不成功的话,那就成仁?希望你们都可以学好英语。
